本报记者 李瑞 通讯员 杨旭
“对现场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你们处理问题、服务产线的能力……”11载光阴一瞬,初为河钢石钢炼钢厂点检员时师傅教导的话仍萦绕在韩伟脑海中:所谓“点检员”,正是一处一处检查、一点一滴积累,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让设备更好地为产线工艺服务。
自制“合金计算神器”
“我输入现在这炉钢水的炉号……你看,相应地须加入的Cr、Mn、MnSi合金、Mo的量就显示在电脑上了,非常准确便捷。”11月15日9时,石钢炼钢厂2号精炼炉甲班班长谷志敏在主控室向笔者展示了他们数月前加设的“合金计算神器”。而这一程序的创造者,正是韩伟。
7月,炼钢厂成立了钢水成分内控攻关小组,针对精炼炉钢水成分控制情况展开攻关,韩伟与技术口的两名青工名列其中。攻关组一成立,韩伟就展开了行动,通过一个星期的摸索,韩伟提出的一个设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转炉炉前是炼钢工序首次加入合金的地方,钢水到达精炼工段时,对于各种主要合金的加入量,只能靠精炼工在过程中凭经验判断,并不能达到“绝对精准”。一个能区分钢种,并能凭借首次加入合金量判断精炼合金加入量的计算程序可谓“万众期待”。
韩伟耗时一周,用VB软件做出了合金加入计算模型,但很快就被“自我PASS”了。“这个模型体现的应是一种联系、通信,用转炉工序的数据指导精炼工序,强调‘快而准’。”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重拾宝刀”,除了熟练至极的JSP外,他还买书自学了TOMCAT和MYSQL等软件。不论午休还是下班,点检站总有个在“啃书”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韩伟成功编出了合金加入量计算程序,同时架设了服务器,局域网内所有电脑均可通过数据库进行实时搜索,指导精炼工在第一时间加入最适量的合金,这让钢水成分内控更加精确。
蒸汽管道“分流”让抽真空“开足马力”
8月中旬,天气热得像蒸笼,炼钢厂的VD炉冷却水也变得“躁动”起来。当时大部分高端轴承钢需要热送,VD炉作业率高且保真空时间要求长,冷却水温居高不下。“冷却水冷却能力不足,会造成真空抽VD效率降低,对钢水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加冰块、调消防车供水……应急的办法想了许多,但都是治标不治本。韩伟看在心里急在心上,他知道,要让水温降下来,还得从设备改进入手。
“直接调低总管蒸汽压力并不可取,因为0号VD和2号VD炉的蒸汽压力需求为1.2MPa。”面对难题,韩伟几乎“住”在了现场。通过观察设想,他决定让蒸汽“分流”。利用检修时间,他在电炉VD炉和转炉1号VD炉的蒸汽管路上选定了最优位置,加设了两个蒸汽调节阀,做到各自调节、互不干扰,以满足所有VD的实际需求。
不同客户的钢种冶炼,有着不同的抽真空个性化需求,所用的蒸汽量也绝不能局限于大概的固定值。韩伟深知产线是为客户服务的,他用一星期时间,又编了一套PLC程序,该程序可以实现蒸汽量的PID自动调节(同时手自动互切),精炼岗位的工友们可以通过电脑画面随时调节蒸汽量,以满足所有钢种的个性需求。这一举措不仅使VD生产过程更加稳定,还降低了蒸汽量的消耗,可谓一举两得。
设备持续优化让连铸液面更平稳
“电动缸维护标准可以实现数据化……”11月5日,在炼钢厂3号连铸机进行点检的韩伟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小纸片,将头脑中灵光一现的设想记录下来。勾勾画画后,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随着河钢石钢产品升级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炼钢厂对连铸机波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由±5mm降至±3mm,并成立了特别攻关组,韩伟作为设备口的中坚力量,自然入选其中。
起臂机构、电动缸、自动控制,此三者是液面波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关伊始,韩伟就根据经验和工友们一起定下了这3个大方向。经过进一步分析,韩伟决定,先从产线单元更加高端的大方坯及3号连铸机下手,啃下这块“硬骨头”。
联系厂家、重新测量、预案起草……在现场积累了大量数据的韩伟正式向问题宣战。他和工友们优化了起臂机构间隙和连铸机自动控制接收器的脉冲数,同时实现了电动缸维护标准数据化;在系列工作完成后,他又把目光聚焦到连铸机液面控制的电脑画面上。
“以前的液面控制趋势线是±5mm,所以要先将趋势线改为±3mm,让岗位工一目了然。”不仅如此,他还增设了一套波动报警系统,只要液面波动超出设定值,系统就会马上报警。岗位工可以联系实际生产情况,判断是否进行甩坯操作或采取其他应对措施。“不让任何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我们要竭尽全力满足客户需求,下道工序也是我们的客户!”
11月中旬,3号连铸机及大方坯连铸机液面波动成功稳定在±3mm以内,攻关初见成效。“0号机和2号机的情况更为复杂,我还要把攻关中积累的好方法固化下来,形成标准化体系,产线质量的保证绝不是一蹴而就,要一点一滴持续改进。”韩伟的自信,正源于他对产线的热爱和对设备“脾气”的熟知。
(此文刊登于《中国冶金报》2016年12月8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