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 描摹武进发展精彩 ——“5·18”典型项目成果报道

 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源泉。

  一年一度的“5·18”展洽会,正串联起武进的创新故事。

  “今年是苏南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的第二个年头,是实施聚力创新的第一个年头,也是我区重大项目提升年的开启之年,因此,今年的‘5·18’,承载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区科技局局长李婷透露,目前正在启动建设的常州双创示范园,将充分放大常州科教城的创新优势、武进高新区的产业优势、武进中心城区的配套优势,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市场要素汇集、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服务完善、创新生态良好的创新创业园区,未来将成为武进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为做好今年的“5·18”筹备工作,区科技局结合“三大一实干”活动,走访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征集技术(人才)需求130余项。“5·18”期间,预计将举办产学研活动10场,邀请高校院所、人才团队、专家及嘉宾140个,重点落实7个重大项目签约,各相关板块举办专题活动预计达56场。

  一年一度的“5·18”展洽会,正在收获累累硕果。近年来,通过“5·18”搭建的平台,我区在国际合作交流、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乡镇产学研协同、企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树立了一批典型,达成了一批成果。今年5月18日,武进一起期待精彩启幕。

 

聚力创新 描摹武进发展精彩 ——“5·18”典型项目成果报道插图1

  对俄科技合作“一枝独秀”

  作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武进新窗口,中俄科技产业园自去年“5·18”期间开园以来,入驻企业已经超过60家。

  据了解,中俄科技产业园由武进区人民政府和黑龙江省科学院合作共建,牛塘镇人民政府承建,是江苏省首家中俄科技经济交流共享平台与产业孵化机构,主要提供涉及行政服务、信息共享、科技交流、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成果转化、金融支撑、产能输出等八大服务。

  中俄科技产业园运营方、常州上方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颖介绍,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独联体国家,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储备,“他们有技术和人才,我们有市场、资金、企业,双方合作有利于促成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投运以来,产业园不断丰富内涵,完善牛塘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创客+众创空间等内容,构建起产业发展的绿色生态。截至目前,已与俄罗斯中俄友谊科技园、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综合技术”科技园、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等多家科技组织达成合作。

  “这些科研院所将源源不断提供最新的科技成果,作为园区的技术和项目储备,保证我们技术信息平台的活力。”潘颖说。为实现技术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园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共建常州黑牛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负责国际技术转移业务。目前,已帮助立华牧业、华瑞焊割、广宇蓝天等10余家企业对接到需要的技术。去年9月,黑牛公司成为巴顿焊接研究所等离子污水处理技术江苏区域唯一总代理。

  汉德威(常州)镀膜有限公司是去年首批入驻产业园的企业,主要生产镀膜及涂层制品。目前,企业引进俄罗斯的先进涂层技术和设备,采用电弧离子膜工艺制备高端装备专用材料,大幅度提高了工件的耐磨性、高温稳定性。“入驻以来,园区为我们搭建了与俄罗斯技术合作的平台,打开了‘一带一路’的合作新领域,我们的产品预计今年底能实现量产。”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

  在推动对外合作和院企对接的同时,产业园同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战略。2016年组织和承办4场独联体高端技术和人才交流及对接活动。“今年4月,我们又邀请了俄罗斯科学院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的两位高级专家来常进行最新技术项目发布,企业反响很好。”潘颖说。

  潘颖透露,围绕常武地区焊接焊割产业,产业园正在启动巴顿焊接研究所(常州)焊接技术展示和转移中心的建设。届时,这个“家门口”的外国研究院将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根据规划,未来3年,中俄科技产业园将结合武进科技资源与制造业优势向外输出,把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经济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领“秀”常武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对俄技术合作。

 

聚力创新 描摹武进发展精彩 ——“5·18”典型项目成果报道插图3

  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打造“集成超市”

  “今年‘5·18’期间,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等5所院所将签约入驻。”昨天,区科协副主席、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副主任金华兴向记者透露。

  此前,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已引进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扬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西华大学等国内10所高校的技术转移分中心。

  据悉,这是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成立以来,第三批高校院所集中签约入驻。2015年5月18日,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揭牌成立,武进区与南京理工大学签订《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合作共建协议》,借助南理工在科技成果转移方面的经验,整合更多高校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

  中心定位为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团队、“一站式”的技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整合各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势资源,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为常武地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知识产权、科技信息、技术经济、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综合服务。

  “与大多数科研院校在地方设立的科技园不同,我们希望将中心打造成一个‘集成超市’。”金华兴说。在这个“集成超市”中,企业可以同时对接多所高校,自主选择所需技术;同时,也将这些“研究室”的技术成果变成可以实现转化的“商品”,既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能给科研人员带来应有的收益。这一创新模式,得到了省科协的“点赞”。武进区科协获评“县级科协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优秀单位,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入选“三服务一加强”单项工作创新案例。

  两年来,中心致力于打通企业与高校的有效通道,组织企业进高校的对接活动20场、专家进企业的对接活动52场,开展科技讲座、报告、成果发布等7场活动;签订各类意向项目70多项。其中,正式签订实施合同的项目达32项,项目合同金额2000余万元。

  2015年,南京理工大学与五洋纺机在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的牵线搭桥下,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业内首个数字化工厂。目前,该数字工厂在智能装备运用、车间设备联通、生产过程调度、资源能源监控等方面均实现了智能制造。

  “未来,我们希望真正打通科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渠道,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心的‘自我造血’功能,真正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金华兴说。

 

聚力创新 描摹武进发展精彩 ——“5·18”典型项目成果报道插图5

  极客车间助青年创客“梦想照进现实”

  已持股孵化搏石云、迈坤科技等10个项目,入驻孵化代达罗斯等11家企业,项目入驻率达100%……作为常州首家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建筑为主题的省级众创空间,去年“5·18”期间成立的极客车间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帮助很多青年创客“梦想照进现实”。

  极客车间由常州创客天使投资有限公司和武进绿建区等多方合作共建,是一个主要依托本地产业基础,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建筑为主题的众创空间。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功能区域设置有展示区、活动区、育成区、商务区、智造区等,为入驻孵化企业提供良好硬件环境的同时,也为极客及其创业项目提供创新社交、资源对接、活动组织、技术输出、投资管理等全要素服务,旨在打造一个为极客提供创新创造全套生产要素的创意空间和智慧平台。

  来自黑龙江的刘鸿飞在大学毕业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成立了常州市迈坤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在当今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广泛的精密伺服电动缸。开放式的办公环境、风格各异的会议专区,凭借优质的创业项目,刘鸿飞成功入驻极客车间。很快,公司就研制出了样品,并通过极客车间举办的活动得到了第一个用户,产品迅速得到用户认可,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在迈坤发展需要扩大场地的时候,极客车间又为企业物色了绿建区的标准厂房2000平方米,为企业发展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目前,迈坤已经达到月产值50万元的水平。刘鸿飞也成为常州市的“大学生创业明星”,他坦言,没有极客车间,他的梦想还很远。“极客车间给了我们不同的视野、不同的配套,帮我们解决了技术难题。”如今,像刘鸿飞一样,很多热衷于技术创新,但没有市场经验、人脉关系的青年创客,在极客车间的帮助下,成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市场产品,变现成钱。

  据统计,极客车间创办以来,累计举办双创活动77次。在各级双创比赛中,极客车间推荐的项目获1奖项11个,获省级奖项18个,获市级奖项23个,获区级奖项27个。目前,极客车间已服务创业项目超300个,不但设计了创新金融产品,还对接超过11家金融机构,入驻率达100%,其中在孵项目31家,持股孵化项目6家,直接带动就业96人。

 

聚力创新 描摹武进发展精彩 ——“5·18”典型项目成果报道插图7

  礼嘉镇聚焦产学研力促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5·18”期间,位于礼嘉镇的常州市丰润农业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将与南京农业大学正式签约,实施《江苏省常州市丰润农业文化生态园总体规划》项目。

  丰润农业文化生态园占地总面积约500亩,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园区将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技术作支撑,进行生态农业和养生农业统一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合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丰润农业文化生态园项目的落地,正是礼嘉镇近年来加快产学研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礼嘉镇以打好科技创新驱动战为战略目标,积极整合自身资源,全力搭建开放式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礼嘉镇葡萄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面积大、产品质量优、种植农户多,年产值可达1.5亿元。该镇先后组建了14家葡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降低葡萄种植户生产成本,增加销售收入,以“常州科丰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社品牌化影响力已经初步形成。

  然而,随着葡萄产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大,礼嘉葡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急需葡萄新品种、种植新技术、新模式以及葡萄深加工技术,对当前产业结构进行调整。4月份,礼嘉镇组织8家葡萄种植企业、18名政企代表,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现代葡萄产业专项产学研对接。旨在从上海交大已有的葡萄品种、技术、模式等资源中,找到转型升级的契合点,为现代葡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悉,未来,上海交大将在礼嘉建立“上海交大葡萄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实现校企共赢。

  作为武进南部板块的工业重镇,为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近年来,礼嘉镇党政领导多次深入高校院所,进行沟通和探讨,力求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更大发展。

  日前,礼嘉镇党政领导赴重庆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对接活动,希望获得重庆大学优质资源的大力支持,在校地合作中找到转型升级的契合点,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双方已在材料、机械电器和节能环保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聚力创新 描摹武进发展精彩 ——“5·18”典型项目成果报道插图9

  星星充电“牵手”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

  “依靠大数据,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只需要5个人提供售后运营服务,1个运维工程师能负责1000个充电桩的维护保养工作。”万帮充电设备有限公司(星星充电)CTO储丹欣喜地看到大数据系统开发带来的变化,“在以前,几乎有充电桩的点就需要派驻服务人员。”

  去年底,星星充电投资100万元,与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充电设施大数据系统。“我们依靠智能充电桩采集了大量的数据,而大连理工在车联网和图形图像模型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储丹说。

  双方合作下,充电桩进入大数据时代。平台监控数据显示,星星充电桩遍布全国91个城市,平台在线自营充电桩总数23758个,据悉已与国网等互联互通,平台上已共有3万余个充电桩,自营充电总量超过2.6亿千瓦时。在公司的监控平台上,全国各地24小时实时充电数据、故障都能显示、预警。

  大数据项目对于业务部门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对于工厂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推动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储丹告诉记者,充电桩以往的工艺都需要建立庞大的线下售后体系,由售后人员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工厂,工厂再去升级换代;现在,这种流程慢、耗时长、队伍庞大的情况正在改变。

  “通过数据实时监控分析,已经能做到带着配件去现场修理,效率大大提升。充电桩故障上报厂区,厂区能够科学判断投放产品。”以某一开关组件为例,在为某车型充电时曾出现跳闸情况,而广州、上海此车型较多,那么这些地区将换一批开关组建。通过数据模型算法,新配件在半个月内就能根据运行情况进行评分,反馈很快。

  不仅如此,充电桩的选址也在变得越来越科学。“通过充电设施大数据系统,大连理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可记录和不可记录区位、停车费用等维度建立模型,让星星充电获取更多的流量、更高的用户量、更大的收益。”储丹说,未来是数据时代,数据的积累与变现是企业的护城河,随着大数据利用的深入,企业将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更紧密的合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电话

13928227857

返回顶部
我公司专业生产各种标准电动平台,电动缸,伺服控制系统等。部分产品现货供应,欢迎广大客户前来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