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总能听到有关人工智能的点滴,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它到底有多厉害?简单地说,人工智能分3个层次:
弱人工智能: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尔法狗、无人驾驶、智慧医疗、金融交易、法律咨询等等。
强人工智能:是指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AI,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
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学家、智能人工思想家尼克·波斯特洛姆把超人工智能定义为:“在几乎任何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讯和社交技能。”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充满了弱人工智能的世界。
对于超人工智能,谷歌未来科学家雷·库兹韦尔,在他的《奇点临近》一书中预测出现的时间点是2045年,专家们则相对保守预测时间为2060年。
在大多数人类从事的行业,人工智能都将无情地碾压人类,甚至取而代之。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究竟从事什么行业,才能不受人工智能的影响呢?
分析全球企业(平均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决策者的观点和行动后发现,人工智能几乎能被应用到企业所有部门。
影响最大的是IT部门
目前,最大的人工智能实践者非IT部门莫属,67%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使用人工智能自动化检测安全入侵和用户问题。32%的企业认为,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主要影响销售、营销或客户服务方面。20%的企业认为,AI将会对非面向客户的企业职能发挥最大影响力,包括财务、战略规划、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
某些企业同时涉足多个行业,包括汽车、银行和金融服务、能源、保健、生活科学、工业制造和零售业。这类跨多个领域的企业强调,人工智能未来几年将成为影响工作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指导客户服务代表更快速地解决客户问题,并预测未来的购买意向,快速安全将金融机构的大量通宵交易入账,或管理新员工的入职流程以节省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时间。
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企业高管的影响:研究预计到2020年,每个职能下的工作岗位和管理人员将减少4%至7%。到2020年,相比人工智能十分滞后的企业,获得最高营收和最佳成本改善的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对每个职能下新工作岗位的需求将增加2倍以上。
人工智能已经被用来自动化某些进程,提高效率,帮助员工提高生产力,为企业战略需求提供更多时间以创建过去不存在的新工作和服务。
2013年9月,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和迈克尔·奥斯本发表了《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
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计,美国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
例如到了2033年,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业务员大概有99%的概率会被取代,运动赛事的裁判有98%的可能性,收银员97%、厨师96%、服务员94%、律师助手94%、导游91%、面包师89%、公车司机89%、建筑工人88%、兽医助手86%、安保人员84%、船员83%、调酒师77%、档案管理员76%、木匠72%、救生员67%。
虽然人工智能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忘了人类愚蠢的预测能力吧,其实没人能确切知道,哪种人类从事的行业能长久生存下去。如果你把孩子设计成了程序猿、虚拟世界设计师、作家、导演和考古学家,也很有可能是错的。
或许,要换个思路考虑问题,我们不要光想着踮起脚去够上限,培养成贵族,而是要保住底线,能够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生存下来。享得了福,更要吃得了苦,不仅包括体力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那种归零心态,和从头再来的能力。
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准备生存。我能想到的,对于所有人最重要的事,只是这3样: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心理素质好,第三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
不要只知道如何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去和别的娃竞争,而忘了如何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