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景网《WE言堂》专家学者 张平
导语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步伐才刚刚开始,富士康要想真正打造机器人军团的梦想,除了资金、技术之外受掣外,机器人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所以机器人只能帮助人类完成部分工作,但永远不可能替代人工智能。
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根据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4年前的设想,公司目前将部署100万台机器人。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富士康在中国的工厂仅部署了约5万台机器人,员工数量仍然超过100万。该文还暗示,富士康机器人军团离开取代人工劳动还很遥远。
所谓的机器人,是机器臂和其他自动化设备的总称,它们可以处理现代产品错综复杂的装配任务。富士康称其工业机器人为Foxbot。据富士康内部人士透露,Foxbot是富士康的“秘密武器”,它能帮助其赢得来自苹果和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等的制造合同。富士康从2007年就开始研发自己的工业机器人,现在每年可制造1万个Foxbot。富士康2家制造Foxbot的工厂中共有1600名工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完成10多种不同的生产任务。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4.0”时代之后,国内很多制造企业都在推动自己领域的机械自动化进程。美的计划今年投资8-10亿元进行自动化生产,未来5年还将投入50亿。格兰仕继去年投30亿元改造中山微波炉生产基地后,今年下半年月份还将引进洗衣机自动化生产线。奥马冰箱自动化程度达70%的第六工厂也将在今年7月投产。海尔、TCL也都在自动化投产上不惜重金。那么各制造业大佬们为啥都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自动化机器人军团呢?
首先,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或机器手,不需要专门安排行政人员来管理,不需要考虑用工荒,它们不会嫌工资少,不必安排请假、吃饭、上厕所和休息的时间,只要生产需要,只要保养维护得力,它们可以一周7天,每天24小时连轴转,并且不会出现生产质量问题,不需要给它们建宿舍、食堂和卫生间,不会出现治安问题等等,益处简直太多。
再者,把大批的年轻工人从重复且繁冗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拿富士康的流水线来讲,被固定在没有激情、没有想象力、没有乐趣的冷冰冰的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单调、乏味而且枯燥的工作。
并且,流水线一开,工人们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人间不能有交头接耳,每个时段必须完成多少任务量,不能出现装配质量,就连上厕所时间短得来必须跑着去跑着回来。因此,有员工这样描述在富士康生产线上的日子: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螺丝掉到地上弯腰去捡都是一种享受。所以使用机器人来替代人工,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使一大批年青人从繁重的生产线上解脱出来。
最后,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甚至出现用工荒,劳资纠纷的不断出现,也使很多制造企业不得不把眼光盯在引进机器人或机器手之上。几年前企业雇用一个熟练工人只需要2000多元,而现在起码都要在3000多元以上,而且即使采取提高薪酬水平、加大熟练工的培训力度等措施,但还是频繁出现招不足工人或人员流失现象。这让一些制造企业要么将目光放到人工成本更便宜的内陆地区,要么打起了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想法。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展迄今还十分缓慢,早在2011年,富士康就启动了机器人计划,设想三年时间部署100万台机器人,打造“机器人军团”。然而目前这一数据却只有区区的5万人。要知道,富士康还是少数具备一定开发机器人能力的制造企业,可见真正实现机器换人的梦想还举步维艰。那么富士康的机器人军团为何取代不了人工呢?
其一,机器人与人之间的置换有着千沟万壑。且不论机器人的先期投入巨大,引进机器人意味着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彻底的改变,接下来的安装,后期的定期维护、保养等等都是巨大的成本支出,这绝对不是一般制造企业能承受得了的。
显然,打造机器人军团的庞大资金开支,是制约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的瓶颈。还拿富士康来说。除了制造成本之外,机器人使用期间的维护保养费用以及技术变革更新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也是无可估量的。预计建立自动化工厂所需的资本相关年度开支至少需要21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过100亿美元,而富士康此前的资本开支一直维持在30亿美元左右。
其二,一般制造企业无法拥有一支既懂机器人,又懂生产线运营的庞大技术团队的支持。即使是富士康这样具备一定自我开发机器能力的企业,也无力打造一支自己的百万机器人军团。而其他制造企业更多的只是依赖采购国外知名品牌的机器人,如何让机器人与生产线进行磨合都成问题。因为,只懂机器人不懂生产,或者只懂生产不懂机器人,都不能很好地将机器人真正运用到生产中去,产生比人工更高的效益。
其三,智能机器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其问题存在着二个方面:一方面,尽管有些机械手本身技术是成熟的,但它们只能从事简单的机械运输、污染环境下作业等工种。尽管机械手的弯转可以达到360度,但灵活程度仍然达不到人手的标准。另一方面,如果用机器人来制造像小家电这样精密度要求不高,问题还不大。但是要让工业机器人去做极精细的工作,却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它们无法将微小柔韧的部件安装到消费电子产品的紧密结构中。
拿富士康的员工的话来说,他们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他们,毕竟人类比机器人更加聪明的多。眼下这些机械手的智能仅相当于3至6岁的人类。就连富士康的自动化技术负责人都承认,富士康在使机器人完成电子产品组装任务方面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现在很多工业企业都试图通过机器人或机械臂来替代人工。但是业内专家谨慎表示,机器人不是取代人力,而是改变人力结构非常重要的手段。除了将机器人用于工业之外,还可以用于商业、医疗、老年人护理等多个领域。
而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步伐才刚刚开始,富士康要想真正打造机器人军团的梦想,除了资金、技术之外受掣外,机器人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所以机器人只能帮助人类完成部分工作,但永远不可能替代人工智能。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平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