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变身“自动化大咖” —“十大杰出青年”王登刚

本报通讯员 高飞 记者 孟祥林

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来到鞍钢集团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板材厂生产现场采访王登刚,只见他和同事张育志正准备去搜寻什么。于是,记者跟随他们钻入2050毫米精轧机组地下室。

头顶上的厂房里一派繁忙景象。一块块火红的钢坯来回穿梭,在轧机强大的压力下,犹如面皮绕指一般柔软,在卷取机里打捆成卷,瞬间变成了热轧汽车板、家电板产品。

地下室里管网密布,王登刚和张育志借着手电筒的光芒,仔细地查看冷却水阀门、仪表情况。经过一一查看,他们终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通过采取措施,很快解决了几天来让他们寝食难安的轧辊“掉肉”问题。王登刚说:“精轧机的轧辊在高温运转中表面产生一层氧化保护膜,一旦保护膜脱落出现凹坑,很容易发生氧化铁皮压入的质量缺陷,直接影响汽车板等产品的表面质量。”

从“门外汉”到“初学者”

王登刚毕业于四川轻化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现任西昌钢钒板材厂热轧作业区副作业长。14年前,他背着行囊,来到攀钢钒热轧板厂粗轧机工艺模型岗位。而今,王登刚实现了从一个专业不对口的“门外汉”到“自动化大咖”的华丽转身,今年还获得攀钢“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刚入厂时,看到利用计算机控制能轧出好钢,我感到很神奇。”王登刚说。2003年7月份,王登刚参加工作后,没有选择直接从事基层管理工作,而是十分热衷轧钢技术,主动跟班学习自动化维护,秉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态度,潜心钻研,一干就是12年。

由于专业不对口,刚开始学习阶段,王登刚脑袋里一片茫然。看到师父在电脑上处理问题,鼠标点来点去,王登刚是眼花缭乱。有一次上中班,粗轧机突然停了,正当王登刚一筹莫展时,师父很快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原来是计算机程序里的一个轧钢数据包出现了问题。师傅的熟练技术让王登刚觉得不可思议,也让他感到要掌握粗轧机工艺模型技术绝非易事。

从此,王登刚静下心来研究热轧过程控制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他学到了自动化技术在热轧生产领域应用知识,了解到模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渐渐地他懂得了粗轧机工艺模型的一些技术,成为一名“初学者”,但他还想学习更多的东西。

“自我突破”成为“自动化大咖”

王登刚一直想学习精轧模型控制核心技术,他决心到西昌建设攀钢二基地寻找机会。2010年,他主动报名来到西昌,被派往德国学习相关技术精轧模型工艺控制技术。学成回国后,他不厌其烦地反复测试轧钢工艺模型,制订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对各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通过多次模拟轧制,他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为西昌钢钒热轧机组投产成功轧出第一卷起到了关键作用。2011年12月20日上午,攀钢西昌钢钒2050热连轧机组热试成功,热轧厂全线贯通投产。

“钢,能不能轧好?就看王登刚。”这是西昌钢钒板材厂热轧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刘波的评价。“不管上班还是下班,即使深夜两三点钟,只要一个电话,王登刚就会立马赶到现场解决问题。”刘波说。

近年来,王登刚围绕热轧工艺模型优化、新产品开发、难轧品种生产等方面攻坚克难、创新登高,如通过开发侧导板测量板坯宽度值参与模型计算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宽度异常造成的质量降级改判率;通过采取对薄规格轧制AGC(自动增益控制)调节方式优化等措施,成功实现1.2毫米极薄规格带钢生产;通过在普通带钢轧制模型中摸索开发出特殊品种模型,实现了2050毫米热轧线轧制复合板和钛材“零”的突破……

王登刚为2050毫米热轧机组达产达效、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先后获得鞍钢劳模、攀钢标兵等称号,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2017年3月份,王登刚走上热轧作业区副作业长岗位,但他把自己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几个徒弟。王登刚表示:“建设新攀钢!西昌钢钒拥有一流的设备,我们没有理由不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他自觉践行“三个不容妥协”,发挥技术特长,与同事一起努力生产高品质的汽车板产品。

(此文刊登于《中国冶金报》2017年8月25日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电话

13928227857

返回顶部
我公司专业生产各种标准电动平台,电动缸,伺服控制系统等。部分产品现货供应,欢迎广大客户前来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