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为强化金融支撑作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人民银行总行相关政策精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于2016年组织实施了“江苏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16-2020)”,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制造业发展诉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两年来,全省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进展,制造业融资实现恢复性增长。截至2017年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3.9%,比年初新增594亿元,同比多增1167亿元。与此同时,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投入方式日渐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对此,本报专访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新明,详解金融支持制造业的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对话嘉宾
《高端对话》: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在哪里?
郭新明: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内容。从江苏的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需要找准着力点、把握主攻点,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转型升级重点领域。一是着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根据《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明确的15个重点领域,人行分支机构与当地产业主管部门联合发布新兴产业企业名录、建立重点智能改造项目库,引导金融加大投入。截至2017年末,全省主要金融机构对制造业发展的15个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295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超过全部制造业贷款14.2个百分点。
第二,支持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在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的同时,推出全流程、高效率、可持续的在线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截至2017年末,全省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1.9万笔,总额1.03万亿元,笔数和金额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接下来,正在研究制定《江苏省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相信随着方案的实施,会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第三,支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一方面是完善绿色金融监测机制,创新排污权质押、合同能源管理等融资模式。截至2017年末,全省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5670亿元,同比增长17.6%。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引进、智能改造、“两化融合”等方面服务力度。此外,金融机构要真正通过落实差别化授信政策助推优胜劣汰。截至2017年末,全省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同比净下降8.7%。与此同时,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积极支持过剩产能行业优质骨干企业渡过难关。
《高端对话》:金融机构都是企业,有着逐利需求。相对来说制造业赚钱效应慢,人民银行如何引导金融机构来做好这件事呢?
郭新明:作为金融主管部门,一方面是强化政策引导,在“精准”上下功夫。不仅将金融支持制造业纳入考核,还要在资金使用上倾斜。2017年向辖内73家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187亿元,再贷款累放额和机构覆盖面同比分别提升273%、35.2%。另外,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与有关部门成立了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领导小组,按季监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提高金融机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疏通银企对接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这两年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与省经信委等部门组织的银企对接会已经常态化、制度化。初步统计,2017年,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500余场次,涉及制造业企业9000余家,融资需求4200亿元,其中达成初步合作意向6820个,涉及授信金额3114亿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省已有9个地市建立线上平台,注册企业2.7万家,发布融资需求3.7万笔,金额6332亿元,其中成功对接3万笔,金额4816亿元。尤其是泰州市在全国首创“融资服务+信息查询+信用评价+风险预警”的征信融资服务模式,打造了“一站式、一体化、一键通”的线上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了资金供需双方对接效率。
金融资源也需要“开源”。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中的金融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为此,人行南京分行支持省内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获取融资,并重点推动大规模运用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融资。近两年全省制造业企业共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1503亿元。供应链票据、DFI储架发行模式、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也先后落地。2016年以来,江苏制造业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275亿元,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首发、增发等方式融资1989亿元。
《高端对话》: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也是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然而,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规模小、资产轻、风险大、综合化服务需求高,而金融机构的思维与观念转变没有跟上。如何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好科技型企业?
郭新明:这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矛盾,需要具体分析。针对信用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要引导金融机构转变理念和方式。2015年以来,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信用服务体系,为金融机构发展信用类金融产品营造了良好环境。以江苏银行纯信用的“税e融”为例,已累计授信2.2万户,发放贷款13.9万笔、金额206亿元。针对企业轻资产的特点,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各类风险补偿基金创新信贷产品,13家银行与省科技厅联合推出的“苏科贷”,已向45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70亿元。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探索股权、知识产权、收益权等新型质押融资方式。截至2017年末,全省制造业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余额303亿元,同比增长25.3%。
另外,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探索投贷联动等方式开辟新的服务途径,以及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势为制造业提供融资融智等综合金融服务。
《高端对话》:企业国际化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是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一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如何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江苏制造业企业“走出去”?
郭新明: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金融需求非常多,投资需求、结算需求、融资需求等等。针对这些需求,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积极落实一系列促进境外投资便利化政策,简政放权,切实为企业对外投资打通“最后一公里”。初步测算,境外直接投资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登记之后,每年可减少企业上千次行政审批,极大便利了企业跨境投资运作。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助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比如,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与境外发达国家银行达成200亿元的跨境贷款合作意向,借助海外银行的服务网络和风控能力,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金融机构内外联动,推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跨国公司内保外贷等创新,鼓励境内机构合理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汇兑成本。泰州医药高新区于2017年7月率先获批资本项目收入兑换便利化试点,截至2017年末,共有14家企业参与试点,其中5家企业已开展相关业务,金额共计3120万美元。该试点简化了流程,极大地便利了企业生产经营。
《高端对话》: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是金融服务制造业可持续、长效化的基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如何打造优良的金融环境。
郭新明:一个好的金融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银行着力强化金融改革的深度、加大金融生态建设的力度、提升支付结算的速度。以泰州市建设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例,试点一年来,在金融产品创新、征信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金融支撑。目前,省内其他地区试点申报正在推进。其次,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金融生态县动态调整和激励约束机制。再次,有效提升支付清算服务水平。2017年,我省大、小额支付系统共发生交易4.74亿笔、金额326.87万亿元,同比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积极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公司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推进电子商业汇票应用,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下一阶段,全省金融部门将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环境,继续深入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力争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