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繁育场——技丰水产良种繁育场,自动化繁育设施走在全国前列
不仅省工省力省时,产量还提高了20%
常报全媒体讯 每年的5月份,正是四大家鱼产卵孵化的季节,在常州市技丰水产良种繁育场,现在工人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家鱼的亲本打催产针。“原先这个季节,工人几乎是没时间睡觉的。”该繁育场项目主管刘苗说。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把鱼塘里的白鲢和草鱼亲本搬到新建的产卵池中,再给他们打针。“亲本指的就是用来留种产卵的父本和母本,一般要4~5年才能成熟,所以我们看到的亲本一般都特别大,像白鲢一般要七八公斤,草鱼要达到十公斤。”刘苗说。
以前每年的5月份,繁育场的工人们都要三班倒地忙上一整个月。“原来,给父本和母本分别打完催产针后要观察它们的发情情况,待发情时,要分别用人工将父本和母本的精液和卵子挤出、搅拌,再放入环道或孵化缸没日没夜地搅拌水体、洗刷网罩,直到两三天后受精卵破膜,孵化出小鱼苗,然后立马又要投入下一批的产卵中去。”
现在,自动化取代了人工步骤
不过,自从繁育场在2013年自主研发出高效自动化淡水鱼类繁育设施之后,人工和时间投入方面都有了大大地缩短。“现在打完针以后,鱼类在产卵池里面先进行自然产卵,然后再将精液和卵子排入孵化环道自然结合,也就是说,除了打针外,原先这些人工步骤已经完全由自动化技术来取代了。”刘苗说。
经过这两年的改进,目前这套设施已经进化到了第四代。刘苗介绍,这套设施的核心技术在于孵化环道内密集分布的管道头。“通过改变管道头内水流喷射的方向、速率、流量来达到搅拌的效果。该技术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已经获得了发明专利。”
“在目前的气温条件下,原先的人工搅拌使鱼卵非常容易长霉,发霉又易导致病变,而且沉在底下的受精卵特别容易死亡。用了新的繁育设施以后,增加了溶氧量,又得以充分搅拌,再加上自然产受精率高,平均每个环道产量都提高了20%以上。”
这里是我市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繁育场
据介绍,这里是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淡水鱼繁育场。去年,该繁育场启用了6个新的孵化环道,截止到目前,共有10个孵化环道可供使用,一个环道的产量就能达到五六千万尾。“目前,我们正在建淡水鱼繁育的产业园区,规模面积为1200亩,共有27个环道,预计明年底建成。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50亿尾以上。”
至于用药方面,刘苗表示,作为无公害产地,他们一般使用菌种和生物药来进行水质调理,“水质好了以后,鱼类生病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天宁区农业局工程管理科科长李伟兴也表示,每年都会对这里的投入品、仓库存货、操作流程、成品鱼进行监管和抽样检测。
冯军 董逸 文 王锐 摄
来源:常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