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由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不同构造类型活动断裂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地球物理探测卫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与地震预测应用研究”和“井下地震监测设备研发”在京联合召开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邓小明、应急管理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杨思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汪航、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副司长周伟新、由姚振兴院士和高孟潭研究员为代表的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以及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标志了上述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进入实施执行阶段。
启动会由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陈虹主持。开幕式上,徐锡伟所长向所有与会人员致欢迎辞并向专家组颁发了聘书。应急管理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副司长杨思全肯定了地壳所2018年重点研发计划所取得的成绩,强调在项目实施期间应仍需保持项目申报时的积极状态、严格按照科技部的有关要求扎扎实实完成项目实施工作;并且紧密围绕应急管理的决策需求和实战需求,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基础上能够聚焦应用和服务决策。
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由“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长高孟潭研究员主持。项目负责人徐锡伟研究员、申旭辉研究员和李宏研究员分别对各自负责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3项重点专项所属的16位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承担的课题实施方案。专家组着重从项目或课题实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项目管理支撑和风险与对策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质询、讨论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一致同意3项重点专项及其课题通过论证。
该3项重点专项由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牵头,联合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网格天地软件技术股份、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地震局系统内外多家单位形成优势力量共同承担。“不同构造类型活动断裂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旨在利用有限数据条件发展活动断裂地下三维结构联合成像核心技术,形成关键技术系列技术标准,建成三维建模公共技术平台和协同建模系统,完成9条活动断裂三维模型应用示范。有望为活动断层地震灾害预测提供接近真实的三维物理模型,为近断层重大工程设施建设提供避让措施,推动地震预测理论的创新发展,保障国土资源利用安全。“地球物理探测卫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与地震预测应用研究”项目基于ZH1(01)卫星在轨探测数据、综合卫星及地基观测资料,建立基于地球物理场的地震短临预测统计模型,在川滇南北地震带开展示范应用,推进地震立体观测系统业务化发展,支撑国家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实施。“井下地震监测设备研发”项目研发深井综合观测设备及其井口配套装置,实现井下综合观测技术系统,在西部强震多发区域开展井下综合观测实验并形成示范应用。从而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国内外对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科学前沿领域科学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3项重点专项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的研发水平,推进地震孕育机理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实践,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预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其它强震危险区提供示范性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会议闭幕式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汪航副主任和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周伟新副司长分别从专业机构和主管部门的角度对项目一体化和规范化组织管理、科研诚信建设、强化目标和结果导向等方面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建议。科技部社会发展司邓小明副司长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地震科技界和地震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国家出现自然灾害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青春甚至一辈子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持续发展和百姓生命安全;回顾了科技部做好“十三五”“重大自然灾害”重点专项部署工作时的责无旁贷;肯定了专项专家面对公益性、社会性、普适性国家战略时勇挑重担、对国家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无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都必须尊重核心的自然科学研究规律。二、注重新形势、新要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专项研究产生的领域影响。三、注重协同创新、增强国际视野,充分吸收交叉学科的优势与力量。邓小明副司长最后预祝3项重点专项未来取得好成绩,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为国家地震防灾减灾和地震科技工作创造更好的前景,取得更多业绩。会议最后,徐锡伟所长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对管理部门和专业机构领导的莅临指导、对专项专家中肯客观的评审、对项目所有参加单位和参加人员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强调项目相关的所有参加单位、参加人员与管理机构应同心协力、各司其职、一步一个脚印完成3项重点专项的既定目标。
模拟地震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请联系我们!